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
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和风险防控体系,积极为走出去企业搭建融资和风险保障平台,在贸易投资便利化、经贸摩擦防范和应对、企业合规经营建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国际商事法律服务。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分类推进,对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资源类国有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制力和主导权。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新兴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扩大消费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国家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政策。第三是更环保,由于燃料性质,目前除了氮氧化物以外,气电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常规污染物。
十四五期间气电的快速发展将是实现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的有效途径。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199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的开采量可开采50年,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明储量占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比例达76%。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2040年达到53%左右的峰值,以后开始下降。目前在我国大力开展的打赢蓝天保卫战、加速能源转型、摆脱煤炭依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都迫切需要增加天然气的供应和消费。
中国典型地区燃气电厂发电成本约为0.55-0.60元/kWh,其中,燃料成本占比约70%-75%。在东部经济发达、能源价格承受能力强、能源需求大、环保要求高的地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必然会受到控制,而天然气热电联产必然是替代燃煤热电联产,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向,是现阶段最现实的选择。
预计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结束时,我国气电装机容量将会达到1.5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的6%左右。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是中国燃气电厂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60%,装机类型包括燃气调峰发电机组和供工业热负荷的燃气热电联产机组。与其他类型的电源特别是与煤电相比,气电的上网电价相对较高,仅比海上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稍低。第四是更灵活,燃机的特性是起停速度快,具有更良好的调峰能力。
通过上下游的紧密的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而提升我国气电产业链的竞争力。其中华电、华能装机规模较大,截至2019年分别达到1509和1042万千瓦(分别占气电总装机的16.7%和11.5%),中海油依托上游天然气产业的优势,拥有846万千瓦装机。目前,中国的气电发展落后于能源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和减排减碳的要求。天然气发电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国气电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
二是协调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最终取代自己。天然气的最终归宿是作为原料,而非燃料,为人类服务。
气电特别是热电联产以及冷热电三联供既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又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未来,煤电退出已经成为大势,目前对电力供应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可再生能源,而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合作能够共同促进能源体系的清洁低碳转型。
第二是更低碳,气电的碳排放水平约为煤电的50%左右。天然气发电市场展望2015年以来,在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而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相对较低,造成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升高。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该大力推动天然气发电,来实现我国未来的能源转型目标。第五是更节约资源,与同等规模的煤电相比,气电厂更节约水资源,占地更少。王世宏表示:天然气发电具有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等多维综合优势,气电在配合可再生能源调峰、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发展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天然气热电联产相比燃煤热电,还可大大减少水、土地等环境资源的占用。
同时对煤电的安全性和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很大影响。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气电装机很难实现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1亿千瓦的目标。
因此,十四五期间天然气的占比应该达到12%,才能完成2030年15%的目标。从全球来看,天然气资源充足,供需长期宽松,价格将长期保持低位,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形势极为有利。
与此同时,应加强上下游的一体化力度,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这样上游的天然气企业可以参与下游的发电厂的建设,发电集团也可以积极的向上游延伸,进入上游的勘探开采,包括贸易的环节。此外,我国对气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其发展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朱兴珊表示:我国天然气发电的成本较高。我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明确天然气2030年占比15%目标。像最近投产的广州增城的H型机组效率基本上可以达到63%左右,而目前超超临界的燃煤机组效率还没有突破50%。如果煤炭地下气化、深海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取得突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还将大大降低。
我国天然气和天然气发电虽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仍不及预期。2019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9022万千瓦,但气电在中国电源结构中占比仅有4.5%,发电量占比仅3.2%,远低于全球平均23%的水平。
煤电虽也能调峰,但在低负荷阶段,煤电的能效会急剧下降,污染物排放也难以实现超低排放的控制值。气电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一是替代煤炭,促进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发展。
目前电价机制无法体现气电的低碳环保价值,气电与煤电同场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刘志坦强调:为了应对天然气发电较高的燃料成本,多地政府采取了两部制电价或直接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加以疏导,但随着燃机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价格疏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发电规模难度愈来愈大。
对此朱兴珊表示:我国不应过多的担忧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随着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发电计划逐步放开,市场交易比例逐步增加。王世宏认为:我国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开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对天然气的社会价值、环保价值仍然认识不足。天然气发电、热电联产、分布式等利用形式不仅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它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做大做强有积极作用,对于国内气电高端装备水平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在电力供需整体宽松的形势下,上网电价下降,气电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此外,燃气轮机生产的国产化率虽已经达到70%以上,但仍不具备关键部件、配件制造技术和检修、维护能力。
建议能源十四五规划中应进一步明确气电的地位,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动摇,在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燃气热电联产项目,积极发展调峰燃机项目,加大上下游一体化力度,共同营造气电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进而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天然气发电市场的挑战在十三五当中,我国天然气和天然气发电发展当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刘志坦指出:气电和煤电都是以化石能源为燃料,但是气电与煤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全球天然气可采资源量783-900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的消费量可用二百多年。